查看原文
其他

知识博主的下一程,学习罗永浩还是罗振宇?

云缨客 TopKlout克劳锐 2022-05-19

互联网里有两个“老罗”,一个是罗永浩,一个是罗振宇。

由于粉丝圈层不同,有很多人对两位老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,即使知道的,如果不加限定条件,也可能分不清老罗到底指的是哪一个,是搞知识付费跨年演讲的那位,还是做过锤子手机现在直播带货的那位。

不管是罗永浩,还是罗振宇,毫无疑问都是中国互联网史上能留名的人物,两位的奋斗史,更是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时代变迁的缩影。

一位是高中退学,闯荡社会后拥抱互联网成名的初代红人,一位是从小品学兼优读至博士,从央视闯出名堂的体制人才,相近的年龄背后,更相似的,是二人职业生涯的重要阶段都曾是以知识分享为主的大V。

现在,从抖音、快手到B站、微博等平台,都活跃着一大批知识类博主,涵盖教育、职场、情感、创业、财经、故事等多种细分领域,而他们的职业或许是专职博主,或许是学生、老师等,他们是内容生态中重要的一部分。

这些以80后、90后为主的后起之秀,可以从两位70后前辈的经历中找到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。


差异化赋予吸引力
原创化带来竞争力


罗振宇和罗永浩,都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,更具体来说,是都有极强的“输出”欲望,即使身处人生低谷,他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的独家思考。

经历过“韩漂”岁月后,罗永浩进入了当时培训界执牛耳的新东方,成为一名英语老师,同时期,全国有无数的英语老师,只有他活成了初代目网络红人,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他在上课时夹带的“私货”,这些精炼、独特的语录,迅速被他的学生们传到了网络上,他由此得到了超乎自身所处环境的关注。经历十多年,罗永浩语录仍然妥善保存在互联网记忆中,每一个新认识他的人,都能藉此了解到他不羁又剽悍的“三十而已”岁月。


罗振宇在央视打拼时,最大的心愿就是“一定要把我这张胖脸露出去”,在人才济济的央视,他更多是幕后英雄,辞职之后,他创立了“罗辑思维”,终于在自媒体上拥有了无限的表达机会,每天早上发出60秒的语音,积累了无数粉丝,开创知识付费的潮流,他用自己的思维模式与世界观,改变了无数普通人。


两位老罗,都是爱读书之人,罗振宇被央视同事赞为“学富五车”,罗永浩辍学后曾长期与书为伴,在书籍与人生经历的不断思考-验证中,他们都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念。

从思维高处俯瞰,他们善于把内容包装成特色鲜明的故事,在讲故事的过程中,他们打造的IP属性逐渐鲜明立体。

罗永浩更像是一个面向舞台自言自语的讲述者,有时用独特甚至极端的表述,向外界说明自己的雄心壮志;罗振宇则像一个谆谆教诲的师者,与他心目中的人群隔空对谈,随时准备表达想法。

他们曾经有一次对谈,在这个名为《长谈》的纪录片中,罗振宇是采访者,罗永浩是表述者,其中有这么一段对话。


罗振宇:这一生你梦想过最大的成就是什么?


罗永浩:我会特别向往能在推动世界进步的过程中,由于个人的力量导致出现一个变化,别人谁也做不到,这个是我特别向往的事情。






在罗振宇面前,罗永浩依然是以“我”为中心,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,而这几乎是罗永浩在公众面前的基本形态,罗振宇则不同,他的表达形态,多数是以用户和受众为潜在对话者,他作为引导者与总结者出现。


两位极度追求表达与输出的红人,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IP形态,罗永浩是单一的魅力人格“实体”,而罗振宇则是一个魅力人格“虚体”,虚体的边界是他的事业边界。


两种IP形态,对粉丝的吸引力也不同,由于言论与经历的出奇性,时常有瓜可吃,罗永浩对于普通用户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,堪比明星的粉丝数量即可证明。而罗振宇的吸引力,更多的转嫁到了罗辑思维与“得到”的用户中。


对应到知识博主中,就是话题度高、粉丝量大,与专业度精确、粘性粉丝多的两种类型,在竞争日渐激烈的知识创作潮流中,后者更加具有长期竞争力与稳定性。



产品思维与用户思维



罗振宇与罗永浩都是深刻影响互联网的创业者,前者打造了知识付费的先驱产品“得到”,后者曾创立知名手机品牌“锤子”。


二人的创业生涯中,在理念上也有一定的差异。


罗振宇在2017年《时间的朋友》跨年演讲中提到了“超级用户”这个概念,他认为,识别超级用户,用的方法其实很很简单,就是找品牌交点费,在超级用户思维体系里,付费的本质上在于与用户建立一种“可持续可信任的正式关系。


罗振宇的知识产品,是以“不用看书也能掌握知识”为亮点,这迎合了当今快节奏生活中缺少时间学习进步的人群需求,在知识需求的发掘中,罗振宇走在前列,大胆而果断。



罗永浩的锤子,则会为用户“额外”满足用户需求,罗永浩是一位高明的产品经理,锤子曾在安卓阵营首创了“闪念胶囊”等多个富有创造性的功能,这个过程中,罗永浩作为产品经理的自我实现需求更多。



当罗振宇问罗永浩锤粉是什么人时,罗永浩回答,“在理念和价值观上,他们和我是一类人,他们看着我在公众眼皮底下,得瑟失败成功的时候,他们从我身上其实是找自己。”


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型,一种是能快速做出决策的用户思维,另一种是深度思考带有个人属性的产品思维。


对应到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中,即对内容的选择模式,是根据数据复盘与算法特性,快速产出相符的内容,还是兼顾自己的创作动机与推测用户喜好,创作更加具有个人特色的内容?


相信在实际创作场景中,两种结合的创作才更符合创作规律与传播规律,即时性热点响应与深度内容挖掘兼备,更能打造内容纵深。



结语



两位老罗,一位张扬如火,一位沉静如水,不同的性格特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轨迹,通过观察其成长经历,可以总结出不少可为年轻博主借鉴的IP培养模式与内容制作模式。


可能再难产生下一个罗永浩或罗振宇,但他们二人已为所有的创作者和创业者展示了共同的成功诀窍,那就是:坚持


十几年如一日,永远向着自己的雄心进发,遭遇非议、责难,也决不放弃。



推荐关注↓↓↓营销看克 | 微信:yingxiaokankeKOL使用手册 | 微信:KOL-TOPKLOUT

往期精彩回顾

点击图片阅读 | 拼多多不需要“薇娅”“李佳琦”?

点击图片阅读 | “三坑”女孩隐秘的角落:年氪上万、追求正版、热爱文化

点击图片阅读 | 逆袭的“他经济”,正在攻陷李佳琦的直播间


 点击下图跳转【克劳锐指数 · 小程序】 更多自媒体数据及排行轻松获取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